无机质碳酸钙发泡材料具有以下特性:
一、发泡结构特性
- 泡孔精细可控
碳酸钙作为成核剂,可吸附发泡气体形成均匀气泡核,抑制泡孔过快膨胀,从而控制泡孔尺寸更细小(如微米级)37。
- 低密度与高孔隙率
通过物理或化学发泡工艺,材料密度显著降低(干密度范围150-1500kg/m³),孔隙率提升,实现轻量化17。
二、物理与力学性能
- 轻质高强
材料密度低,但通过碳酸钙的补强作用(如提升刚性、抗撕裂性),可实现较高的比强度和尺寸稳定性67。
- 隔热与隔音
封闭气孔结构有效阻隔热传导和声波传递,赋予材料优异的保温节能及降噪性能16。
三、化学稳定性
- 耐热性
碳酸钙热稳定性高(分解温度约825-900℃),可延缓复合材料高温下的分解,提升整体热稳定性25。
- 耐酸碱性
碳酸钙遇酸分解产生CO₂,但通过表面改性(如偶联剂处理)可增强其在复合材料中的稳定性57。
四、加工适应性
- 分散性影响发泡质量
碳酸钙需经表面处理(如铝酸酯偶联剂),确保在树脂中均匀分散,避免团聚导致局部过热点或破泡7。
- 填充量优化
最佳填充量为10%-20%,过低导致成核点不足,过高则降低熔体强度,影响发泡倍率7。
五、应用兼容性
- 多功能改性
在塑料、橡胶等基体中,碳酸钙可同时作为补强剂、成孔剂及填充剂,改善材料表面特性(如印刷适应性)68。
- 环保性
无机质碳酸钙无毒无害,符合建筑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需求15。

总结
无机质碳酸钙发泡材料通过调控发泡工艺和填料特性,兼具轻质、隔热、高强及环保等优势,适用于建筑保温、塑料轻量化、包装材料等领域13。其性能优化需综合考虑碳酸钙粒度、分散性及填充量等参数